查看原文
其他

老龄化加深,三孩政策又来:人口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阿信 视角学社 2023-06-22


人口,也许是今年开年以来,全国上下讨论得最为热烈的话题,没有之一。


早在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提出,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又显示,我国人口总数虽然仍在增加,但是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深。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课外辅导机构关停,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升学率排名被取消……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和“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政策。


8月17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拟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政策端发力频频,我们为何对人口问题如此重视?


对此,国内学术界已经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探讨,不过今天,阿信想为大家提供另外一种更为宏观视角,它来自于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马诺吉·普拉丹


查尔斯·古德哈特(左)著名的“古德哈特定律”提出者,因对货币经济学的贡献于1997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GBE),是英国央行的“官方智囊”,曾出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

马诺吉·普拉丹(右),独立宏观经济研究机构Talking Heads Macro的创始人,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


两位经济学家以中国人口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人口大逆转”这一概念,并认为当下的全球疫情正在加速这一趋势,如果不将中国的人口问题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解读,那么不仅无法看清中国,也将从根本上对全球经济产生误判。



而对于阿信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书中不少论述相当接地气,对我们规划未来的生活极具启发意义,比如:


房价会跌吗?90、00后退休的时间会越来越晚吗?未来年轻人就业、致富的领域会在哪里?通胀时代真的来了吗,怎样做才会成为人生赢家?


理解过去方能筹备未来,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得先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


01

人口、中国和全球化的基本力量

如何塑造了过去几十年的经济?


过去的三四十年,随着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全世界都由此饱尝了“人口甜头”。


这是作者查尔斯·古德哈特和马诺吉·普拉丹在《人口大逆转》一书中提到的核心观点之一。


他们认为,过去,由于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来自北美或欧洲,注意力往往局限在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只是象征性地谈及全球性因素,对中国的讨论也仅限于只言片语,使得中国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要性一直被严重低估


事实上,1990年至今, 全球经济发展唯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崛起及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来源:新华网


中国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使得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部门的可用劳动力供给量增长了一倍多。


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就业的变化使得天平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


从2000年到2017年, 中国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转移至城市, 使城市人口比例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以上, 城市人口增加了约3. 7亿人。


就全球而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则给世界刮来了一股强劲的顺风。


近30年来,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耐用制成品价格趋于有规律地下降,相比之下,发达市场经济的服务业通胀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则是急剧下降, 90年代以来趋于稳定, 接近2%的水平。


发达经济体的通胀: 耐用品和服务


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大缓和时期”。


从许多方面看,这确实是世界历史上经济总体取得成功的最好的一段时期:


稳定的经济增长、低失业率、稳定的通胀、脱贫人数比以往任何同等时期都要多。


正如前英国央行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默文·金在2003年时所说,这是一个经济无通胀且持续扩张的“美好” 年代,这自然抵消了发达国家内部日益恶化的不平等


然而,《人口大逆转》话锋一转,认为:2012年标志着中国人口对世界贡献终结的开始。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在减少,反映了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减少:目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


为工业区提供似乎永无止境的劳动力供给的国内人口迁徙,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


在拐点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无法再通过人口迁徙的方式产生净经济效益。


02

人口大逆转及其对未来增长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 中国的人口增长使得全球劳动力激增, 而今中国劳动力规模的萎缩,使得人口“甜头”不再甜蜜。


《人口大逆转》认为,全球抚养比正处于拐点, 且有预测认为, 几乎每一个发达国家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抚养比增速都会上升,尤其是中国和德国。


什么是抚养比?


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就是一个打工人需要负担多少不用工作的老小。


发达经济体抚养比普遍上升, 而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各异


发达经济体、东亚和东欧总体抚养比上升是由于老龄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即老年抚养比) 的恶化。


与此同时,照顾老年人的经济成本却在大幅升高

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病(痴呆)虽然不会缩短寿命,但它使患者丧失能力, 需要大量资源去照护他们。令人绝望的是,现代医学在治疗方面却几乎没有改善。

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照护的负担一定上升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趋势推演未来, 则医疗费用、养老院和护理人员的前景令人担心。抚养比的恶化会给财政带来严重影响。

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会活得更久, 即使不考虑额外的医疗负担, 老年人退休后维持消费的资源从哪里来? 

《人口大逆转》认为有三种主要的选择:

1. 大幅提高退休年龄, 人们将来会工作到70多岁。


2. 通过增加储蓄, 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资金。预期的国家养老金慷慨程度越低、退休后活的时间越长, 个人储蓄率往往会越高。


3. 国家征税,并将这些资金用到老年人身上,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和养老金。



那么, 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人口大逆转》认为,全球通胀的可能性将增大

怎么理解呢?

简而言之就是, 抚养比的下降具有通缩效应, 因为劳动人口的产出大于自身消费, 而被抚养者只消费不生产。全球抚养比的急剧上升则意味着, 那些只消费不生产的被抚养者, 其作用将超过导致通缩效应的工人。

这样一来, 通胀不可避免。


另外,还有一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是——房价

主流经济学一致认为:随着人口增长减缓, 对住房的需求会急剧下降

但《人口大逆转》一书指出,由于国家变得富有, 老年人会居住在它们自己的房子里而不是和儿女同住。

那么儿女们自己也会有住房的刚需,因此,市场上对房屋储备的需求不太会降低。

03
新冠疫情:大逆转拐点已经到来

《人口大逆转》的英文版主要写于2019年,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付梓,所以考虑到成书的时间背景,很多人会问:在当前的情况下,书中的论证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呢?

对此,作者在中文版后记中特别强调,疫情的总体影响加速了书中所说的趋势:

中国将变得更加关注国内, 减少给全球带来的通缩压力, 通胀本身将比我们预期的更早、更快地上升。



为减少疫情给收入和支出造成的毁灭性冲击,各国加大了直接财政支出,鼓励银行放贷。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扩张之后, 随着封锁解除、经济复苏,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正如许多战争过后一样, 答案可能是通胀飙升。

疫情及其引发的供给冲击, 或许标志着过去三四十年的通缩力量与未来20年通胀再起之间的分水岭。


各国政策变得越来越内顾, 全球资本可能会紧随其后。

无论如何, 《人口大逆转》认为,中国都有资源保护自己的未来, 但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显著。

全球化趋势的放缓、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面对老龄化的冲击,各国将如何共同应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议题。

总之, 由于这场疫情, 一个通胀会来临的不完美未来将来得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全球老龄化趋势下的全球化放缓将使未来与过去完全不同。


#今日份互动#

关于养老,你现在有开始为自己规划吗?

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我们将随机pick 2位小伙伴赠送新书《人口大逆转》一本。

全景式解读人口结构逆转
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


现代世界所经历的最深远变革
是人口结构的变迁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无娃可鸡?人口普查数据凸显严峻的生育率问题

三孩政策落地!花多少钱才能培养他们成为美国名校毕业生?

联合国:印度将在十年内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作者:阿信,原载:中信出版。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